國際海洋集團 (IOG, International Ocean Group) 為蔡明格董事長(Vincent Tsai)所創立之台灣離岸風電領導品牌,旗下包括國際海洋 (IOVTEC)、臺英風電 (CWind Taiwan)、風能訓練公司 (TIWTC)、國海輝固 (Fugro IOVTEC)及國際海洋造船(IOG Shipyard),從離岸風電產業前期探勘、中期施工到後期維運,提供海洋探測、運轉維護、大地工程、風電船舶租賃及人才培育等整合海事服務,並參與了目前臺灣每一個離岸風電風場工程,致力於將技術根留台灣,以實際行動落實風電產業在地化的願景。

       

      風場維護運轉專家-臺英風電(Cwind Taiwan)

      國際海洋 (IOVTEC) 設立於2013年,以探測服務起家,逐漸擴大公司業務規模後,蔡明格董事長認為未來臺灣離岸風電對於人員運輸會有大量需求,且得知CWind 有計畫開發亞洲離岸風電市場,並以臺灣為亞洲風電發展基地;因此,在經過多年的合資計畫談判後,國際海洋與CWind於2018年合資成立臺英風電(CWind Taiwan),並致力為臺灣離岸風場提供建置期及維運期專業服務,汲取CWind在歐洲服務超過50座離岸風場的經驗,以歐洲高規格的工作者健康與安全管理標準,臺英風電提供全面統包方案,涵蓋了離岸風電生命週期中一系列的整合服務、專業技術團隊與高效能風電船隊。

       

      致力風電技師培育-風訓中心(TIWTC)

      面對急速崛起的離岸風電產業,且得知臺灣港務公司當時配合政府離岸風電相關人才培育政策,亦有計畫地培育在地風電人才,蔡明格董事長便積極與臺英風電(CWind Taiwan),一同攜手許多公營單位合資風電人才培育中心,包括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鋼鐵、臺灣國際造船、台灣電力公司及上緯新能源,成立了臺灣風能訓練股份有限公司(TIWTC),引進國際風能組織(GWO)制定的基本安全訓練標準規範,致力將風電技術在地化,為國內從事離岸風電工作人員提供最完整的課程訓練,為台灣打開離岸風力發電市場的大門。

       

      本土離岸風電整合服務專家品牌-IOG

      在拓展多元風電營運業務的同時,品牌需要溝通的對象也更多元,為走向離岸風電供應鏈整合服務集團,於2020年初,蔡明格董事長便帶領國際海洋進行了品牌重塑,為原有品牌注入新活力,在市場上以新的品牌傳達國際化、整合、集團式的形象,打造在地化的離岸風電整合服務集團-國際海洋集團International Ocean Group(IOG),並期許以台灣為亞太離岸風電基地,創造亞洲地區潔淨能源的永續環境。

       

      風電地質數據採集師-國海輝固(Fugro IOVTEC)

      同2020年,國際海洋攜手從2016年便合作至今的荷蘭地質專家FUGRO成立國海輝固(Fugro IOVTEC),深化雙方在臺的合作,並進一步支持臺灣的綠色能源革命,提供大地工程、地球物理調查、路由調查及海事工程支援等服務。為推廣地質研究,國海輝固在今年2022年宣布攜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投入相關人才培訓,以增加本國籍船員執行海洋研究及離岸風電專案的能力與競爭力,且計畫於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設立土壤及岩石實驗室(Soil Testing Laboratory),以有效率的方式呈現實驗報告,為離岸風電發展基礎建設的工程設計確立穩固的基礎。

       

      支持風電國產化項目-國際海洋造船廠(IOG Shipyard) 

      國際海洋於台南將軍港建置自有造船廠,作為自身船隊探測船舶、離岸工作船舶及人員運輸船舶(CTV)之維運基地,未來亦計畫興建可新造人員運輸船及小於40米長之風場工作船之船廠,以支持船舶製造方面之風電第三階段國產化政策,並作為風電施工船隻產業供應鏈之一環。我們期待自2024年起,船舶修造廠即可具備產能,為台灣當地的社區、漁民及商業發展做出貢獻,實現當地產業升級,提升生活品質,促進永續經營。

      國際海洋於2013年創立初期,當時只是一間規模極小的水下探測公司,主要以承接國內水下探測專案維持公司營運,透過蔡明格董事長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抓準時機,一舉踏入離岸風電產業,一路走來舉步維艱,可說是一段複雜又充滿挑戰的創業歷程。

       

      臺灣第一次嘗試 缺乏風電實戰經驗

      離岸風電產業對台灣產業界而言是一片完全新的領域,且政府也對相關領域尚未制定完全切身相關的政策,其所涉及的產業範圍十分廣泛,如環境保護、航運安全、工業建設及地球物理等,因此大多是由國外風電開發商擔任經驗分享及技術傳授的角色,臺灣廠商則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一邊學習、累積經驗,藉此達到風電技術傳承,以便能在未來獨當一面。而國際海洋在蔡明格董事長的帶領下,雖說有前幾年水下探測的經驗,但對於離岸風電產業來說,其所涉及的技術層面仍更廣泛許多,因此國際海洋便以跨領域及跨國際的合作方式,與國外各方面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合作,請有經驗的外籍專家來臺與臺籍技師工同執行案件,傳授相關風電知識,除了分享各自專長領域,並共同執行專案外,亦透過開設合資公司,如臺英風電及國海輝固股份有限公司,讓相關技術有機會根植臺灣。

       

      離岸風電人才短缺

      歐洲發展離岸風電的歷史長達數十年,但臺灣嶄新的跨領域產業,在臺灣急於打造在地風電產業鏈的同時,各家廠商才發現面臨人才招募困難窘境,除了初期尚未建設風電人才培育機構外,新產業離岸風電也是需要花時間推入到社會上,且大專院校業尚未有相對應的科系培育綠領管理人才,使得真正對這產業有成熟知識的人,變得少之又少;雖說臺灣大專院校也設有海事、電機、土木及船舶等科系,但蔡明格董事長也發現,許多學生可能面臨英文程度不足,或是對全新未知的產業感到害怕,又或是對於離岸風電現場工作環境有所抗拒,因此即便市場開出高新吸引人才,還是面臨缺才的窘境。

       

      因此,早在2018年,蔡明格董事長便攜手許多公營單位建立臺灣第一間引進國際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GWO)認證課程之訓練機構,開辦離岸風電相關訓練課程。此外,蔡明格董事長亦積極推行御風計畫(Pilot Project),提供對離岸風電產業有興趣的大學生及產業人士風電認知訓練課程,並透過在風訓中心體驗營的方式,讓學員了解臺灣離岸風電的產業概況及體驗海上工作環境,未來我們期待越來越多對此產業有興趣的人可以投入離岸風電市場,為台灣的綠色能源發展盡一份心力。

       

      風電國家隊如何被看見

      臺灣四面環海,雖說有豐富的海事工程經驗,但面對離岸風電這種大型工程案,加上並無太多適合的大型工程船,相關風電人才也待培育,即便透過能源局所舉辦的船舶溝通平台會議,採國產化優先原則,實際參與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的船隻仍多為外國籍船隻,因此政府在制定離岸風電的政策時,為帶動本土產業鏈,加入了「國產化」的要件,要求開發商對於風力機零組件、海纜、運輸船等項目,實現在地組件採購或生產,同時透過此要件培育相關人才及技術。

       

      創立國際海洋的蔡明格董事長,很早開始便積極與政府溝通,為國內從事離岸風電工作人員提供最完整的課程訓練,讓臺灣產業面、專業技術面、人力面都能在風電領域上「獨當一面」! 透過不斷的學習、創新,國際海洋集團一方面發展在地化風電產業,致力將知識、技術與人才根留臺灣,一方面也積極走向國際化路線,與世界級專業企業合作,打造風電整合服務集團,於離岸風場前期探測、中期建置及後期維運各階段,提供多元且專業的風電營運業務,並以臺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發展基地為目標,持續走在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的最前線,並不斷創造卓越的風電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