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與大陸抗衡,尚賴政府有效抑制房價,積極發展知識經濟
產業不斷外移,如何根留台灣,放眼大陸,成為國內廠商關心的話題,業者的心聲與看法,值得政府當局多加重視,而我國如何在面對世界情勢轉變,及大陸強力競爭,再度發揮台灣中小企業堅強韌性,已成備受重視的話題。
以往因大陸市場並不開放,讓台灣有機會和美國等國家互動密切,加上台灣人民勤奮的工作精神,節儉、儲蓄的習慣,讓台灣屢屢創下經濟奇蹟,並累積巨額外匯存底。
但隨著時代變遷,台灣生活水平提升,工資、土地成本高漲,加上大陸門戶大開,世界各國都湧進大陸,利用其龐大資源及廉價土地與人工,作為生產基地,如果沒有極高技術或全面自動化作業,大都不得不往大陸發展,其中還包括看中大陸廣大內需市場的潛在誘因。
當各種誘因及外在環境影響下,除傳統產業外,就連科技業也難抵西進風潮,而產業不斷外移的結果,產業空洞化危機自然就成為政府及國人面臨的最大難題,若不能即時推出短、中、長期因應策略,未來幾年台灣恐陷入空前經濟危機。
至於如何在產業外移大陸之時,台灣仍能立於不敗之地,據業者表示,雖然大陸廣大資源、廉價土地及人工是台灣永遠無法超越的條件,但台灣擁有素質優秀的經營人才及雄厚資金,正是大陸短期無法跟進的優勢,加上台灣民主素質觀念接近國際社會,走進國際市場較容易,因此,政府當局除要結合廠商,加強潛力產業開發外,更要加強國人優質經商理念。
而要達到這些要求,政府應全面推廣美語教學,從兒童就落實雙語教學,並直接聘請外籍教師教學,讓國人能在教學互動中直接了解外國人的觀念、想法及民主素養與民族特色,直接融入國際社會,如此才能掌握國際市場脈動,培養地球村經商觀念,也才有機會主控市場,且必須不斷找熱門產品,作到技術整合的能力,而不是只找技術,只要能作到一手接單,一手購料,掌控國外訂單,直接下單給台灣,在那裡生產、出貨自然就不再是問題,而政府則要扮演幕後協助的角色,積極作好規劃、有效管理,掌握另一批經濟資源和新投資方向。
且新政府上台,受到內、外在環境因素影響,正面臨各種嚴峻施政挑戰,國人雖支持、認同新政府的努力與決心,但還是必須拿出整體成效,才能讓國人感到安心,也才能讓旁觀者及立場對立族群服口,減少政治對立的陰影。
尤其台灣面對大陸市場各種競爭,正處於劣勢,如何扭轉情勢,需加倍努力共謀對策;綜觀國內產業,除高科技產業及生物科技與軟體產業是台灣未來尚存發展空間的方向,不然就是知識加值產業,可讓台灣走出另一片天空,但高科技產業並無法完全靠政府,生物科技業投資期長、國內技術水平需強力追趕,因此短期效益還很難看到成效,風險仍高。
對發展知識經濟、生物科技、金融運籌中心,雖是可行的方向,但電子化政府部份,則是一個國家發展經濟、服務人民及展現施政成效最好也是必備的好方法。
電子化政府若作好,不僅可強化施政效率、同樣是另一種經濟發展成效,當國內產業面臨轉型危機時期,失業人口遽增是無法避免的事,值此時刻正是全面思索如何建構一個現代化政府的良好時機,且是帶動國家朝另一經濟新領域拓展的契機,既可強化行政效率、振興軟體產業,又可提高政府施政成效與國際形象,努力實施電子化政府,不僅對國內經濟發展有幫助,對政府施政形象絕對有加分作用。
由於土地及人力成本是台灣無法和大陸相抗衡的主要因素,政府在外在環境逼迫下,就必須想出良策,針對這兩大問題對症下藥,但在民營企業一片裁員減薪過程中,政府若想跟進,對公務人員採取相同措施,恐怕會面臨強大阻力,甚至被迫下台,但軍、公、教薪資不減,物價及勞工成本自然無法下降,台灣想和只有十分之一薪水的大陸競爭,實在很難看到成效,這個殘酷事實,不得不面對。
要如何解決大陸和台灣勞工及土地成本差距問題,就只有仰賴公務人員能共體時艱,政府有效抑制土地、房價,並引導發展相關研發、設計產業,讓知識經濟快速發芽、茁壯,若三年後,由於大陸一胎化政策造成的人口縮減效益產生,可望讓該地區勞工成本逐漸提高,拉近和台灣的差距,到時也能減緩台灣部份失業人口,只要能多管齊下,台灣面臨的經濟強力競爭就有舒緩、解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