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
      院長 石明煌

        國人最喜愛的棒球運動,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落幕,以後將不再出現在奧運場上,再啟時要等待全球運動人口的提升和共識了。很榮幸受到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邀請,擔任開路先鋒在協會網站上拋磚引玉,我想是因為2007 年曾經代表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獲選傑出企業領導人「金峰獎」的一段因緣。我並不是領導長才,也非管理科班出身,要談「領導與管理」只有個人工作和讀書(絕大部份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書和心靈導師證嚴法師的靜思語與講解教誨)經驗了。棒球比賽擔任第一棒打擊手的責任是「上壘」,以及製造後棒打者的打點機會,希望借我的觀察報告二三事「安全上壘」,製造來者的熱烈討論。

        醫院是一種非營利組織,因為沒有傳統的商業底線,杜拉克認為他們的管理不是靠「利潤動機」的驅使,而是靠「使命」的凝聚力和引導。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經常提醒弟子,早年在慈善訪貧時發現「貧病相生」的道理,人們經常因貧而病,也因病而貧,單純的想法興起了他在花蓮蓋醫院的念頭。慈善與醫療結合,從根本終結貧病相生的惡性循環,這才是徹底的救濟。這種利他的志業,不摻雜任何私心,予人純粹的感動,只因參與其中的人,都相信著自己不過是盡力完成本分事。因為只是盡本分,所以單純無私,全心奉獻,慈濟醫院因此一直守者「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創院「使命」,用現代的管理學的說法比較像是品格領導或願景領導。廿二年來隨著台灣經濟制度和時代的轉變,由草創期的篳路襤褸,搶救生命,成長茁壯,到現在的醫學中心,成為東台灣守護健康的磐石,也有六家慈濟醫院普遍在台灣各地,經濟上逐漸達到了規模,控制權隨著普及的教育逐漸交到消費者(雖然我們很不願意看到醫病關係轉化為消費契約關係)手上。此時,必須靠管理的理念架構和技巧,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計劃和策略,以便使醫院造福人群的使命能繼續順利達成。

        領導是藝術,管理是科學。佛經教人要「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現代管理學則是談企業的社會責任CSR,醫院的CSR對象是病人與員工,病人的健康是首要任務,管理上要不斷改善與更新各種照護指標,對於員工是提升福利措施。慈濟醫院是ㄧ所佛教醫院,稱呼醫師為救人救心的佛陀「大醫王」,稱呼護士為聞聲救苦觀世音菩薩「白衣大士」,除了善盡醫院的CSR,證嚴法師還鼓勵人人要有成佛的決心,將醫院視同修行的道場,將CSR對象擴大到慈濟志工及社會大眾。自覺是智,覺他是悲;自覺是自利,覺他是利他。小乘人但能自覺,不能覺他,有智無悲;菩薩既自覺,又能覺他,悲智雙運,但不究竟。唯有佛自覺覺他都圓滿,自利利他都究竟,不止悲智雙運,而且悲智合一,福慧具足,是名覺行圓滿。故佛是一位大覺大悟而又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我看重這份'醫病關係';機會恰當,醫師可以覺病人(覺他),再從病人身上回過來反觀自己,覺自己的習性;而好好地看病,不種惡緣,不斷不斷地在看病中修行就是覺行圓滿"是ㄧ位醫師在他行醫過程中的體悟。

        現代教育著重在知識的傳播,掌握知識傳播就能掌握企業的利基,現代管理者必然都是大師眼中的「知識工作者」,協會舉辦「金峰獎」選拔活動的目的是「持續推動並激勵國內企業之創新及改革、保持高度競爭力」。證嚴法師說過,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唯有把握現在,作對的事,做就對了,杜拉克則要管理者或領導人不能放棄任何改變自己的機會,甚至於他自己到八十六高齡時,也是不止息的探索與學習,每年幾乎都有新作問世。靜思語中談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過去成功的模式不代表未來會更成功,勇於割捨,練習放棄,甚至有計劃的捨去過去,才能不斷創新價值,這些都是杜拉克的雋語。但慈濟以行經代替誦經的佛法生活化,與大師實務先於理論的實踐傳統似乎才是良策。